第(3/3)页 全国最高学府的掌门人,这身份,真是够牛逼的。 杨梅下定决心,就算这次马叔明不能打动老祭酒,也要用美食来攻略他,绝对不能让他逃出自己的‘手掌心’。 至于杨老汉的不屑和鄙夷,杨梅全然没有放在心上。 人品这种东西,不是光听别人说的,还得有自己的判断。 杨梅觉得以她对老先生的了解,他不太像堂舅说的,是那种人品不堪的人。 茅草屋顶翻修好了后,杨梅给两个村民各付了五个铜钱。 两个汉子连声感谢。 翻修铺个茅草屋顶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和力气,这铜钱拿在手上,就跟白得的一样,怎能不叫人高兴? 杨梅看西河村也算是自己的娘家,这边村子的人均生活水平,也挺差的,要是能帮着大家一起挣点钱,她也愿意拉拔一把。 杨梅等那两位村民走后,这才跟杨老汉说:“堂舅,我接下来准备要做一些调味品。 需要用到不少的中药材,像丁香、八角、木香、小茴香、白芷、肉桂、肉蔻这些。 你觉得让西河村的村民开荒地出来种一些中药材,到时候种出来卖给我,他们愿意么?” 这话杨老汉可不敢说死。 他们村种稻米种小麦种高粱的一大把,可就是没有种过药材的。 对于不熟悉的领域,要让村民投入精力和汗水去尝试,一般人只怕不愿意。 但杨老汉莫名的信任自己这个堂侄女。 他觉得侄女现在能干得不得了,能做豆腐,还能做香皂。 将来要做调味品,肯定也能做好的。 “梅子,你要是让堂舅来种中药材,我肯定没啥问题,反正就试试看,成不成的,另说呗。 但别人,我就不敢保证了,毕竟都没有种药材的经验,能不能种出来,大家会担心,会犹豫。”杨老汉道。 杨梅觉得堂舅考虑的确实在理。 她笑着点了下头,对杨老汉说:“堂舅,您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下地干活这种事儿,宜少不宜多。 中药材的事情,我再好好考虑考虑。 到时候有眉目了,我再过来找西河村的村长聊一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