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辰听闻,哈哈大笑道:“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此次随我一同前行,你便是我身边副将,若是做得好,有军功,回去定然重重封赏。” 副将连忙抱拳言谢。 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开拨雁门关。 …… 此时此刻,雁门关前。 有五人身穿轻甲,一同骑行。 这五人,乃是夏侯渊第十日派出的斥候,杨辰大军开拨之时,这几人也不过刚刚抵达雁门关而已。 为首那人,名叫李志,也是夏侯渊帐下数一数二的精锐斥候。 此人年仅二十五六,出身练武世家,自幼习武,倒是练得一身好本领。 不过黄巾兴起之时,此人世家被张角拉拢,进了黄巾军做了将领。 后来黄巾兵败,李志满门被董卓抄斩,后来辗转各地,逃到了并州。 按理来说,他这辈子应该就只能隐姓埋名,做一个市井人物便可。 不过两年前鲜卑南下,荀彧在并州紧急募兵,又将杨辰的名言语录搬了出来。 说什么抵抗鲜卑,乃是为了匡扶汉室,为了华夏大地之类的话。 年轻人心态不稳,听了这话就容易心中激动。 黄巾兴起之初,他年纪尚幼,被托付给了亲戚抚养。 等他年长到二十,黄巾已然兵败。 他对汉室倒是没有什么仇恨,只是痛恨父母亲人投靠黄巾乱贼,又怨恨各路诸侯杀了自己父母。 不过现如今,投身并州北军,并没有什么冲突。 年轻人一身武艺,早已蠢蠢欲动,一听募兵,便进入军中。 如今年纪二十五六,军功卓然,年纪轻轻便做了北军斥候,常年徘徊生死线上。 夏侯渊对此人早有听闻,想要提拔与他,却被屡屡拒绝。 夏侯渊先是疑惑,后来仔细调查此人身世之后,便也作罢。 在三国年代,官员将领大多是引荐制度,大多用人唯亲,其也侧面反映出了家世背景的重要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