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三章 口弦-《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2/3)页
麦小苗倒是有一件固定搭配的乐器,就是沙铃。
阿紫将马铃铛让给了冯雪珊用,自己则摸出了口弦。
口弦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晚期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
在古代这个乐器称为“簧”,是与竽、笙、篪等相提并论的乐器。
晋代葛洪所著的《神仙传·王遥》中记述过一个弹奏五片口弦的故事:一次,王遥带着自己的弟子登上一座小山,进入山中的一个石室,石室中有二人。于是王遥让自己的弟子取出所带匣中的三枚“五舌竹簧”,发给石室中二人,自己取了一枚,三人并坐,一起弹奏起了口弦曲。
故事带有道教的神秘色采,它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演奏五舌竹簧在当时已很少有人能演奏,是一种秘技,只有从上古过来的不死神仙还有掌握;另外一个信息则是口弦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制式,五舌竹簧说明了王遥和弟子制作的竹簧包含了五个不同调的和弦与泛音,已经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乐器。
有个成语叫做“巧舌如簧”,说的就是这乐器了。
不过元代以后,簧在中原内地逐渐失传。簧的名称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明代以来,口弦以口琴之名见于史册。
然而这件乐器却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且成了少数民族女性擅长的乐器,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弹口琴”的记载。
彝族口弦,是口弦中最复杂的,据说可以多达九十三调。
不过和所有民族一样,不管是哪种乐器,有能够演奏出乐章的高手,也有只能弹“一闪一闪亮晶晶”大多数。
能把这个乐器玩好的人在大凉山也不多,很多只会打简单的《野马过河》就到头了,像阿紫这种能够弹出和弦来,将一个半八度的狭窄音区都能玩出花来。
沙马日聪也带了自己的乐器,何诗情一看就觉得熟悉:“咦?这是月琴吗?”
“诗情你也会玩月琴?”沙马问道:“这个和汉族的月琴有些不一样,我们的琴身是八角型的,你们的是圆的,还有以前我们的月琴只有两根弦,只能弹两个八度,后来才学你们汉族的,改成了三根弦,三个八度。”
“我可不会这个。”何诗情笑道:“我们有个小伙伴倒是会,要是这次她也来了就好了,你们还可以用两种月琴合奏一曲。”
第(2/3)页